20210610062713931707.jpg

最近看完的是這本-------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話說已經銷售十萬冊 真厲害

這本書是我朋友推薦我的 推薦我的時候 有稍微和我提到冰山理論

但講得比較表淺 因此我就買來研究看看  就如同標題所說的 

這本是對話練習  教導我們如何與他人溝通 應該說那些話  

裡面也有許多老師與學生的例子 家長與孩子的例子

當學生或孩子發生問題時 身為家長或老師的我們

就會氣急敗壞 想急急的切入核心 小孩如果不理你

我們就憤怒撕裂衣服尖叫~~~我們這麼辛苦養你  你是怎麼回報我們的

凶狠一點的小孩就 甩門   頂嘴   奇芭一點的小孩繼續打他的電動 

沒當你一回事  然後我們大人直接中風

=====以上是我幻想的畫面=============

我覺得這本書的教導在於 不是在解決問題  重點是在彼此了解

如何同理別人 也同時穩定自己的情緒 

我們要有一個好奇心去探索別人為什麼會這樣 

而不是急於解決問題 畢竟很多問題也無解

這本書舉的例子 蠻多都是跟小孩有關  

讓我會有點好奇 這種方式是不是對小孩 上對下的這種模式比較適用

如果是對朋友  除非他們是主動想跟你聊她的事情 

有時候一直問 你的感覺是甚麼呢? 為什麼不想呢 ?那你想要怎麼做呢?

對方會不會覺得不耐煩呢?

問自己這個問題之後  我決定先自我療癒一下 與自己對話 

這個主題是原諒

你覺得你為什麼無法原諒她?

因為她拋棄了我 放棄了我當她最好的閨蜜

在這過程中你感受到了甚麼?

我感受到我是次等的我不配當她的好朋友 我也感受到了現實

你不夠有影響力你就被拋棄

你有想過你單方面的問題嗎?

也許我在感情上有較多的佔有慾 我覺得愛是有分等級的

沒有都愛 都愛就是普通朋友 我希望的也許是最好最愛

就像我只生一個小孩 也許就是因為我沒辦法保證

我可以同時給兩個小孩都一樣的愛

我不想有其中一個覺得媽媽偏心甚麼的 

===================================

對話完我的感想是  就像作者所說的的 也許被朋友拋棄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但我因為對話 重新檢視了我的感受 也像是抒發了我的心情

問話的人並不需要給予指導或是貼標籤 

而是溫柔地傾聽 表示理解 給予建議 也可以說那下次你再如何試試看 

心情上的確有舒緩 且可以撥雲見霧內心真正的想法 

並不會讓人覺得很煩 很反感

書中有小孩不願意讀書的例子 

一般就是媽媽開始碎念 不認真念書 難道你以後要去便利商店打工嗎

去那邊打工是可以 但是工作很辛苦你要嗎?頭腦不好就要更認真書阿 

小孩就 後  煩內 書打開也不知道有沒有念

如果是大師 也許會開啟以下對話

你為什麼不想念書呢?

因為我容易分心念不下去 而且很多地方都不懂 

會分心阿 那妳喜歡分心嗎?

不喜歡 

那你想改掉這個分心嗎?

想阿 

那你有問過爸媽要如何解決嗎?

沒有耶

那如果我有一個願意解決分心的方法你願意試試嗎?

好啊 

也許我們也沒有真的可以解決分心問題的方法 

但在對話過程終身為父母的角色  是可以同理到孩子不願意念書的真正問題

不是他們不願意  而是容易分心或是上課內容不懂 或是無法引起興趣之類的

這樣的溝通是可以減少許多親子衝突

因為我們的角度都是想關心他們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而不是一昧要求他們要完成我們要他們做的事

其中一段兄弟吵架的我感動到哭

故事中兄弟吵架戲碼上演就是  弟弟番茄醬噴到哥哥 

哥哥被嚇到 打翻可樂 弄到爸爸  爸爸火冒三丈 大罵:怎麼這麼不小心!!!

哥哥很生氣  覺得弟弟是故意的 媽媽就說弟弟不是故意的

可是哥哥還是很生氣 跑出去 

這時候大師出馬

大師:哥哥你很生氣對嗎? 如果是我我也會很生氣因為我的衣服被弄髒了

哥哥:他每次都故意 都故意搗蛋

大師:你為什麼會覺得他是故意的呢?

哥哥:因為我上次水管破掉噴到他 他一定是要報復我

大師:那你是故意的嗎?

哥哥:我不是故意的 那次真的是水管突然破掉 

大師:那你有跟弟弟說嗎?

哥哥:有阿可是他就是不相信 

大師:他不相信你你有甚麼感受 

哥哥:我很難過 

大師: 難過甚麼呢?

哥哥:難過他不相信我 我是他哥哥 他還不相信我

大師:那你願意問問你弟弟 求證一下他是不是故意的嗎 

       畢竟被誤會的感覺不好受 

哥哥:猶豫一下就說好 

弟弟:哥哥我不是故意的 剛剛番茄醬不小心噴到你

哥哥:我上次水噴到你也不是故意的

弟弟:我早就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我只是假裝不相信而已

兩兄弟和好 

我已經簡短很多過程

這故事讓我感動的地方是 原本哥哥很生氣 對弟弟充滿恨意 

假如沒有處理好 沒有溝通  他們中間的情緒也許會越滾越大

但因為大師的介入  讓哥哥先理解了自己的感受情緒也慢慢冷靜下來 

願意去同理弟弟也許也被誤會的感受 而願意和弟弟和好 

這種結果真的是超級美好的阿

很多時候父母在處理手足間的糾紛也許太草率

因為沒有處理或是視而不見哥哥或是弟弟的感受  

會讓一些不滿情緒在他們心中無法排解 

這本書交給我們的技巧 可以幫助我們

更深入了解朋友 孩子 家人的想法 

我想也可以帶出更多愛在彼此中間

我覺得很棒

再來就是實際運用在我女兒身上  再次介紹我女兒 

叫他唸個書就是要死要活得沒錯 東摸摸 西摸摸

搞半天沒寫半個字

看他這個樣子 早就棍子拿來 說幾點前妳沒有有念好我就打你幾下

因為他還小 所以就是會因為怕被打 應該會至少乖乖學習的樣子

但我轉念一想 用棍子 簡單 但時效性也不長  

搞不好小學三四年級她就不管你啦 

先告訴自己不要生氣呦 對話開始

============================

我:阿為什麼東摸摸西摸摸咧

她:啊我就不懂不會背不起來阿

我:內心OS 老母又要想招式來對付你 

    那你要不要試試看這個方法?

她:好啊 可是還是記不起來阿

我:那你要不要試試用唱歌的方法 

她:跟著唱......................吼這歌我不會啦 

我:至少你可以試試看阿

結果 暫時性記起來了 但一樣搞了半天

我只能說她還沒開竅 但至少我是心平氣和沒有用權威的方式

而是幫她找方法學習 

學習這條路還很漫長 應該沒有輕鬆的父母 

只能繼續努力啦

 

 

 

 

 

arrow
arrow

    anniejo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