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0063411947388.jpg

經過一週之後 終於讀完這本書了 原本以為這本書不好看 

所以才看得比較慢  後來發現不是  是自己懶惰  哈哈

告訴自己 要堅持原子習慣 一週一網誌阿  然後瞬間就嗑完了

從開始看到後記  在閱讀過程中 我的確有所獲得 

書真的是有它的魅力阿

這本書是從兒童創傷的角度切入 

探討在幼年時期的遭遇  會如何影響大腦 產生一些解離的行為 來保護自己  

但這些為了面對痛苦環境所產生的過度反應

在一般的現實生活中卻不適用  (包括一些過動行為 暴力 空洞 冷漠的狀態)

這些在我們眼中偏差的行為 不是這些孩子很"壞"  而是他過去所發生的事所造成的

這本書讓我們理解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 看完更能同理這些孩子

也能成為更有耐心及愛的幫助者 

這讓我想到我之前看過的一本書

2018730297612b.jpg

當初借也是因為插圖好看加上少年文學好閱讀 

沒想到翻開內容也是蠻沉重的 因為背景是孤兒院(或稱為收容機構)

書中的主角也是有一些偏差 包括 說謊跟暴力行為 在外人眼中有種無可救藥的感覺

但現在我覺得她並不是無可救藥  而是機構的人無法給予持續的關注與接納

但要成為持續給予愛的那個人 的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內心對於社工 心理諮商師以及在社福機構上班的人 真的覺得他們很偉大

除此之外這本書裡面也有提到  我們人類原始的生存方式 是一群人 譬如家族 

一起 狩獵 一起吃飯 一起唱歌 彼此支持 接觸的人很固定 因此能建立一個完整的支持系統

某些孩子因為家庭破碎的關係 被機構轉來轉去  不斷接觸新的人

會造成他們的大腦產生不安全感 得到從人的方面無法得到愛的結論

並且會有一些解離行為 保護他自己讓她不這麼痛苦 

要使大腦的想法改變 雖然不容易 但也不是不可能  痛苦不會消失

但可以再開發一條新的路走 也許一個充滿愛的團體 

或是適合的心理諮商師  就有機會改變 越來越好 

現在是科技文明的世界 大家對物質外在的追求勝過內在的充實

社交軟體讓我們接觸過多的人 接受過多的資訊  現在有心理問題的人數節節升高

即使在無創傷的家庭長大

也有可能因為現在的環境導致憂鬱或是恐慌  

(我之前也有類似困擾 也是我會想看心理書籍的原因)

但就像作者所說的 是有機會變好的 

首先 知道自己經歷過甚麼  勇敢面對 這是一個開始 

再來 尋求一個能給你愛的支持團體  

丟掉手機 接觸大自然 回到原始人類的生存方式  

也是一種療癒的方法 

心理疾病並不像感冒一樣  發病之後 三天自然好

當我發現自己心理狀況出問題 開始尋求幫助 到現在覺得自己好多了

也是走了好長一段路 

看過醫生 每天寫日記 看心理方面的書 也努力和教會朋友重新建立關係

也感謝有同理心的朋友願意傾聽我的黑暗 還有老公忍受我的情緒

感謝主啦 慢慢走出來了  

看完這本書 知道這世界有很多的不幸 有很多需要幫助的小孩

雖然我不是老師  也不是心理諮商師 

但很多地方可以當義工 開啟了我可以為他們做甚麼的想法

雖然能力有限 但仍然可以盡自己的力量 讓世界更好

arrow
arrow

    anniejoygr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